摘自:http://www.gpsworld.com.cn 来源:GPS世界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位置”是北斗商业化的实现路径,将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示范与参考价值。
不久前,《中国新闻》“两会特刊”刊登了名为“构建中国位置,服务国家发展”的报道,首次向全社会介绍了“中国位置”这一全新概念。在奠基仪式上,“中国位置”的首倡者合众思壮再次向记者解释了“中国位置”的含义。
据合众思壮介绍,“中国位置”是服务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应用的全新体系,囊括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空间信息应用等多种表现形式,此前合众思壮发布的"将云计算应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位置云”"是“中国位置”的技术架构,而合众思壮旗下面向专业市场的“集思宝”、面向大众市场的“任我游”以及合众思壮的电子工程等全系产品将首先成为“中国位置”的实现载体。
郭信平表示,“中国位置”所涵盖的正是“位置服务”这个巨大的市场,打造“中国位置”,其意义在于使卫星导航产业深入应用在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服务范围包含从行业应用到个人应用,涉及专业市场、大众市场和特殊市场应用等,“中国位置”的最终落成,将更加便捷每一个人的生活。
对于个人用户,“中国位置”可以让大家的衣食住行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智慧生活新理念,让“位置云”服务如同空气一般,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可以无限扩展并且可以随时获取。对于企业用户,可以全面提升物流、资产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等的效率,推动企业进入智慧运营和智慧管理。对于政府,可以全面升级社区管理、应急指挥、市政建设、医疗教育、公共安全的系统能力,辅助政府智慧决策。目前,合众思壮已为此搭建了监控服务中心,已经可以将“位置云”应用在五个典型领域,它包括:灾害应急、数字城市、智能交通、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
“位置云”是公有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技术平台,基于“位置云”技术的“中国位置”也是集多个开放运行服务平台的体系,这就需要政府、业界、社会共同参与并分享。具体说来,这就要求切实做到以政府指导为根本原则,严格规定“中国位置”服务网络的技术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坚持以我国GNSS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位置云”技术为依托,建立完善一批示范工程,逐步推动“中国位置”服务网络的最终建成。
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
发展GNSS多系统兼容成为了卫星导航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纵观卫星导航多系统兼容专业市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欧美企业制造的GPS产品。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专业产品大多处于试验性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
搭建全国体系,合众思壮坚定自主研发道路
合众思壮北京卫星导航产业园的建设,结合已落成的北京、西安、上海三地研发中心,标志着合众思壮的全国研发体系已具雏形,合众思壮将坚定的执行自主研发的企业战略。
据悉,合众思壮全国研发体系布局中,北京导航产业园将承担北斗产业化市场布局,产品研发生产以专业应用和电子工程为主。搭建全国研发体系,表明合众思壮将持续加强基础建设,以支撑产业布局和自主研发战略。此次合众思壮提前布局北斗产业化市场,是其巩固专业市场,发展大众市场,引领位置服务市场的重要举措。
在十多年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行业应用中,合众思壮创造和引领了多项“国内行业第一”:首次在国家林业部门将专业手持机应用于森林防火火险等级预报与救助导航、野生动物普查、一类资源调查、林业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林业生态预警;首次在地质矿产部门应用GNSS接收机进行地质界线数据采集;首次在农业部门将GNSS技术用于测土配方、精细化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次在环保部门应用GNSS技术实现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染源普查监测;首次在电力行业应用GNSS技术实现配电设备空间定位、应急故障数据采集和电力线路巡检;合众思壮的产品还广泛应用于保险理赔取证、风景旅游区车船报警与调度、海底管道铺设、流行病防治调查管理、地震应急搜救、商业网点分布等。
据了解,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合众思壮技术储备已涵盖GPS、北斗、GLONASS及多系统组合导航定位的硬件、软件及各类算法,拥有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中包括射频、基带信号处理、卫星导航电文处理等核心技术,已有专利12 项,正在申报发明专利3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 项,核心非专利技术7 项,部分核心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业内人士评论指出,未来中国卫星导航市场将在北斗系统的推动下加速发展,并实现与GPS、GLONASS等外国系统的兼容。由于率先解决了技术独立性与兼容性等问题,并初步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合众思壮已具备在该市场领跑的能力,成长空间不可限量。